如何把雨水耽误了的农时“抢”回来?小麦专家:看天看地 挑好种子播好种

西部网2025-10-28 17:04

张正茂接受起点新闻采访

前一段时间的连续降雨导致关中地区的小麦种植偏晚。那么,如何种植和管理小麦,才能把雨水耽误了的农时“抢”回来呢?在第32届杨凌农高会上,起点新闻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小麦育种及栽培专家张正茂。

“目前部分地块玉米尚未收获,腾茬播种滞后,截至10月底,小麦播种已进入晚播阶段。”张正茂说,当前正值小麦播种关键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结合地块墒情、挑好种子,科学落实各项技术措施,抓紧时间完成播种作业,为来年小麦丰收筑牢基础。

一、抢抓晴好天气科学把控墒情

当前天气转晴为小麦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各地需根据土壤墒情灵活施策。

地块仍有明水的,要及时采取排水措施疏通积水。

无明显积水的地块,可晾晒2-3天,待土壤水分蒸散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适宜状态(即“黄墒”标准)时,立即开展播种作业,既要避免土壤过湿时播种出现泥条、泥疙瘩,影响播种质量,也要避免因等待过久延误播期。

二、严把整地施肥关夯实播种基础

施肥方面,在常规每亩施用1袋小麦专用肥的基础上,建议增施10公斤磷酸二氢铵等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提升土壤肥力,满足晚播小麦生长需求。

考虑到当前土壤底层湿度饱和、地表偏干的实际情况,整地播种优先采用旋耕播种一体机(旋播一体机),实现“前旋后播”连贯作业,播种后通过配套镇压轮适度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为发芽生根创造良好条件。

三、优选适宜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晚播小麦品种选择需遵循“抗寒耐冻、起身快、晚播不晚熟(早熟性好)”三大核心原则。

针对关中灌区,推荐种植西农538、西农609、济麦511、百农207、中麦36等品种,其中西农538、西农609、济麦511为优质强筋品种,兼顾商品性与食用品质,适合面食加工;

针对旱地麦区,已播种地块需及时补施肥料,未播种地块可参照灌区技术要点,优先选择普冰151、普冰297、渭麦9号、西农928等适宜品种。

由于土壤墒情较大,为防止种子播种后霉变,建议优先选购包衣种子;若使用未包衣种子,需自行选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农药进行拌种处理,具体药剂可结合当地农资供应情况,参考相关技术资料科学选用。

四、规范化学除草兼顾水肥管理

冬季化学除草需严格把控温度条件,仅当连续三天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方可开展,气温低于5℃时禁止施药。

符合施药条件的地块,建议在播种后两周内封闭除草;若当前气温已偏低,可推迟至来年春季早发阶段喷施除草药剂。

此外,来年春季需及时开展追肥作业:旱地麦区可追施尿素,水浇地可选用复合肥,条件允许的地块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水溶肥,提升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稳健生长。

起点新闻记者 刘望 宋洋

审核 魏诠 张建成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10/28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