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 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略阳:“绿色产业+数字技术”激活新动能

陕西日报2025-11-12 07:59

在秦岭深处的略阳县,阳光为山间一座座智能大棚镀上暖金,嘉陵江畔,乌鸡扑棱着翅膀在林下茁壮生长……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与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略阳县以绿色产业为根基、数字技术为引擎,在天麻培育、乌鸡直播、“乡村大脑”运转等生动场景中,培育壮大绿色食药、数字经济、全域旅游、新材料等产业,铺展开乡村振兴的喜人画卷。

产业集群发力,

丰收季结出“富民果”

略阳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资源富集,冶金矿产曾是其支柱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答好秦岭生态保护答卷的背景下,略阳县依托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把绿色食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首位产业,同时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康养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夯实绿色循环转型发展基础。

11月6日,在位于略阳县兴州街道安坪沟村的陕西悦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六层天麻智慧立体栽培生产线不停运转。借助中央控制系统的精准调控,天麻得以在最佳环境中生长,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

“中央控制系统让天麻种植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近十倍,实现全年稳定供应。”该公司副总经理马莉芳介绍。

略阳是全国重要的天麻主产区之一,有“中国天麻之乡”的美誉。经过多年发展,略阳天麻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完善拓展,已构建起天麻全链条发展体系。

2024年11月,略阳县绿色食药科技产业园迎来首家入驻企业——陕西御风汉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自动化车间将天麻制粒、压片、包装,每月产出10万瓶产品,发往北京、西安等地。该公司年收购天麻超1000吨,可带动2000余户农户发展天麻种植。

截至去年底,略阳天麻地存面积3万亩,覆盖8个基地镇、30个基地村,建成19座智能温室大棚,开发出胶囊、挂面、酒等20余种产品。今年,略阳凭借道地药材发展成效,获评2025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

天麻从“一株苗”长成“亿元产业集群”,黄精、杜仲、淫羊藿等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蟾蜍、林麝等特色养殖在略阳落地生根,多元产业齐头并进,夯实了略阳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数字技术赋能,

突破山区发展瓶颈

10月21日,在略阳县五龙洞镇中川坝村天麻种植基地的智能大棚,传感器实时收集温度、湿度、土壤墒情数据,水肥一体化系统按天麻生长需求精准灌溉,村民穿梭其间查看长势。

“以前种天麻靠经验,天旱只能盼雨;现在看手机就知土壤墒情,浇水施肥一键搞定。”天麻种植大户郭培红的话,道出了数字技术给山区农业带来的变革。曾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制约略阳发展,如今数字技术成了破局“利器”。

近年来,略阳县全力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目前,略阳累计建成5G基站443座,双千兆村覆盖率超过95%。在此基础上,“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逐渐完善,161个电商网点像散落山间的“驿站”,打通农特产品出山“最后一公里”。

在略阳县千山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在监控室轻点屏幕,添料、送水、控温、换气一键完成。

“从孵化、育雏到产蛋,基地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基地负责人潘黎明介绍,“云端养殖”智慧AI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了“1人管理10万只鸡”,效率提升3倍。

去年以来,略阳县加速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传统农业产业中的应用,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之基。

协同保障聚力,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略阳的丰收图景,离不开政策、人才与治理的协同发力。去年以来,略阳县深化“四个一”富民增收举措,全年实施“五个农业”重点项目12个、特色产业项目64个,争取国家级食用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黑河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略阳乌鸡产业园获评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人才培育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略阳采用“本土培育+柔性引进”模式,通过“擂台比武”“田间课堂”等形式培育新农人,已培训农民2600人次,帮助523人实现电商创业和就业,为全县数字乡村“双试点”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治理升级让乡村发展底色更鲜亮。今年,略阳县研发的“智村慧旅”农旅融合数字化平台在仙台坝镇落地。

“一个平台整合了全镇农业信息、安防监控、旅游服务等功能。”仙台坝镇副镇长杨丽萍介绍。如今,全镇干部手机里都有“智村慧旅”平台。平台实时更新农旅资源与农产品信息,游客能一键预约民宿、下单特产;村民可通过积分管理参与村务,23项功能让治理更透明高效。(记者 段承甫 通讯员 张卓)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11/12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