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扬帆,陕西故事“出海”
陕西日报2025-10-05 08:53
从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台到大阪世博会的展台,从德国柏林的旅游展到马来西亚的春节庆典,陕西非遗正以多元创新的姿态活跃于国际舞台。
陕西非遗的时尚转化、跨界融合与互动传播,不仅展现了三秦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成为陕西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动注脚。
时尚元素传递秦风新韵
9月7日晚,“兰之云裳”中外非遗服饰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季)在北京拉开帷幕。
活动中,由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小琴带领团队精心打造的6套羌绣服饰与多款精美羌绣文创产品惊艳亮相,将汉中非遗推向国际舞台。
观众廖女士感叹道:“从羌绣的灵动纹样,到国外非遗服饰的独特工艺,每一套作品都像在讲述不同的文化故事。这不仅是视觉享受,更让我感受到非遗跨越国界的魅力。”
宁强县羌族民间刺绣艺术是千年来当地形成的文化艺术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羌绣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造型、色彩规范和功能形态。
2015年,王小琴注册成立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近年来,她建立了10个传习基地、6个合作社,带动1700余名妇女就业。产品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16个省市,还走出国门远销斯里兰卡等6个国家和地区。
年画剪纸架起文化桥梁
7月8日至10日,在大阪世博会上,凤翔木版年画、陕北剪纸、马勺脸谱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活态展演让观众赞叹连连,全方位展示了陕西非遗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采。
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怡璇融合中国传统门神元素与日本经典IP Hello Kitty的创新年画成为焦点,不同国籍、年龄的参观者纷纷驻足拍照。互动体验环节,参观者踊跃参与印制年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王怡璇是凤翔木版年画第二十一代传承人,她常年坚持非遗进校园活动并积极推广木版年画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她与京东、腾讯“华夏”手游等公司合作,积极推动非遗发展。
大阪世博会上,陕北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乔玉梅带着一套“十二生肖”剪纸精彩亮相。现场有日本观众感叹:“这是我第一次见,能够使用这么复杂的技艺,真的特别漂亮。”
黄土天籁奏响世界和声
9月27日,榆林市横山区举办了“老腰鼓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示暨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5000名学生打起腰鼓,场面恢宏。此次活动不仅实现了从“被动传承”到“主动参与”的转变,还让青少年在铿锵鼓点中建立起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3月4日,在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上,横山老腰鼓精彩亮相。近年来,横山老腰鼓频频亮相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还赴德国、韩国等国进行文化交流。
与横山老腰鼓相呼应,安塞腰鼓同样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今年春节,安塞腰鼓表演团队第三次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欢乐春节”文化活动。表演以豪迈奔放的舞姿和刚劲激昂的节奏赢得当地观众阵阵喝彩,展现出陕西非遗跨越地域的感染力。
陕西非遗的出海图景不只是腰鼓。2月19日至22日,在“中华美食‘秦唐盛宴’马来西亚巡礼”活动中,陕北秧歌作为开场节目亮相吉隆坡,与陕北说书、陕北民歌同台展演,让马来西亚民众近距离感受黄土高原的文化热情。6月14日至17日,在澳大利亚“中华曲艺海外行”专场演出中,著名曲艺家熊竹英表演的陕北说书《黄风起兮》,以传统曲艺嫁接现代IP的创新形式,引发海外观众的热烈反响。
一场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展示,一次次传统与现代的创意碰撞,陕西非遗正以自信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未来,陕西将继续深挖非遗时代价值,让千年技艺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记者 师念)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