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丨这家64年老百货商店 不只售卖一份“怀旧”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12-03 02:01:01
图/文 赵昊 宋洋
“给我拿一个‘顶针’,家里那个找不到了”,“好嘞,三块一个”,“三块?我记得不是两块吗”。这段关于“顶针”的对话发生在西安市咸宁中路咸宁百货商场的小百货柜台前,这是一家拥有64年历史的老百货商场。
1956年,为方便西安市东郊咸宁路附近东方厂和秦川厂等大型工厂职工的生活,作为配套产业的西安市咸宁路百货商场应运而生,性质为国有企业,主要经营副食、针织、鞋帽、服装、文具等日用百货,在那个年代里,像这样的百货商场,在西安市有很多家。
90年代中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曾经的咸宁商场已经无法满足周边越来越密集的人口产生的购买力,商场进行了首次升级改造,在原有经营面积的基础上,扩展了二厅,面积翻倍,人流也跟着水涨船高。
千禧年前后,附近厂区扩建,咸宁商场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经过干部职工多方协调,商场开始了第三次升级改造,将原本被遮挡住的门头迁移至咸宁中路的正街面上,而扩出来的空间,成为了销售烟酒及化妆品的三厅。同时,为了紧跟市场的发展,商场在现有的空间里腾出一片区域,成立了自己的零售超市,最初以食品为主。
因为超市的诞生,原本回落的销售额出现些许提升,商场决定对超市实施店内扩大,随着经营方略的调整,占据整个商场近四分之一的新超市诞生了,也顺应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新鲜消费方式的追求,在此后十多年,咸宁商场就一直保持了这样的面貌。
现如今,图中的小百货柜台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只卖针线和扣子,后来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柜台逐渐添加了发卡、皮筋、魔术贴等和缝纫有关的上百种周边商品。
商场另一个王牌班组是布匹类,因为早年间数位精通业务的老销售员在这里勤勤恳恳,“去咸宁商场扯布”一度成为了附近中老年妇女的首选,甚至远在三桥的人也会组团前来。
64年时间,两代人的就业着落在了这座商场,三代人的生活品质也在这里得到了保障。计划经济的票证供应,奠定了咸宁商场的根基,市场经济的到来,让这里产生了质的飞跃,有高潮就会有低谷,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人流的分离让咸宁商场感受到了下坡路的吃力。
互联网时代诞生了网购模式,由此带来的冲击就是咸宁商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了,虽然中老年群体依然钟爱这里,但对于整座商场的营收并未产生太多向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直到今天,商场的全体干部职工还在勒紧裤腰带坚持着,很多人不理解,“你们竟然还没倒闭”这样的问题时常会被当面问到,场面一度尴尬。但是让她们真的坚持下来的,大概还有这样的感慨,“你们可千万要坚持住,要是咸宁商场没了,我都不知道要去哪买东西了。”
“像针头线脑、布匹等这些东西,现在还有人要用到,但是很难买到了,所以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还有就是传统的糕点,很多品种外面都买不到了,我们这里也还有,而且都是保质保量的。”西安咸宁路百货商场党支部副书记王欣蓉说。
王欣蓉认为,作为一个老牌的国企商场,几十年来已经和周围的居民融为了一体,这里尽管不再红火,但依旧可以为很多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很多老街坊们都是从孩提时代就在这里买东西,现在五六十岁了,依然在这里。
除了情怀,企业良心也是这座商场一直在坚持的东西,说到良心,王欣蓉认为这个概念需要分开来说,首先是产品方面,“我们这里根本不存在假冒伪劣的东西,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很放心,尤其是我们的食品和糕点,有时甚至会出现排队购买。”
另一方面就是甘愿吃亏,在物价涨的飞起的时代,这里一直保持着平价商品交易,而且退换货历来都是有保障的,“我们是国企,虽然现在自负盈亏,但是这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就是宁可企业吃点亏,不能让顾客吃亏。”
咸宁商场目前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中老年人,因此人文关怀也是这里非常重视的一个方向,相对于大型商超逐步推广的无人业务,接触新事物较慢的中老年群体一时难以适应,而咸宁商场的推荐式购物和讲解式购物,恰恰满足了这个群体的消费需求。长此以往,即便不买东西,下楼去商场转转,和售货员聊聊天,成为了很多老街坊的生活日常。
最近,突然被社交媒体以及新闻媒体接连@的咸宁商场正重新走入更多人的视线,算盘算账、水磨石地板、摇摇晃晃的吊扇、老式的玻璃柜台、洋瓷碗、棒棒油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及物品也在吸引着新一代的年轻人走进这里,在父辈的生活足迹中找寻新的情怀。
发现,陕西有意思!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