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陕西“双减”政策出台,到底减什么?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08-11 07:22:05

自7月24日“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出台,各地教育部门陆续更新地方“双减”具体实施细则,对部分“双减”意见中未明确的内容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

8月4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陕西“双减”政策正式出台。那么,政策落地释放哪些信号?如何看?怎么办?

“双减”政策到底减什么?

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一石激起千层浪。“双减”政策公布后,上市教育公司股价大跌,一些重点教育机构开始裁员和转型,还有一些学科培训机构因发布违法广告、无证办学、虚假宣传等行为被监管部门通报批评并处罚......

媒体关注点集中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上。 实际上,落实“双减”,首要的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双减”文件多处提出,要“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做优做强我们的学校教育。

8月4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

回看陕西出台的“双减”政策,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即停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暑期学科类培训。《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二是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并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三是明确治理路线图开展。《通知》要求各市(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机制,明确专项治理路线图、时间表和部门责任,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突出问题,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惩重罚。

四是对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严肃处理。《通知》要求各市(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开展督导检查。要通过多种渠道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线索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查处。省教育厅将对各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工作落实不力、监管不到位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可以看出,陕西“双减”政策落地,是为了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本应是公益性行业,不该也不能变成逐利的工具。

西安中学附近某商业体内多家教培机构暂停营业。

“双减”政策落地,怎么看?

陕西“双减”政策已然落地,政策执行落实是否到位?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8月5日,记者来到西安凤城五路西安中学附近,这里由于周边中小学、居民区较多,聚集了各类型课外培训机构。曾经每逢放学后、节假日、寒暑期,一批一批带着孩子上补习班的家长们从这条街道匆匆掠过,再渐次消失于这条街上的某一座大厦或机构中。

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走访时发现,如今这里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和政策向学科类机构收紧的双重压力下,这里大部分的线下培训活动被按下暂停键。

这是陕西“双减”政策出台的第二天。

尽管政策风暴早在数月之前就开始向整个教育行业袭来。然而,陕西“双减”政策细则的落地还是给予了行业内学科类辅导机构一记重锤。据了解,现代教育、新东方、学而思等课外培训机构已经暂停全部线下课程,转为线上授课。

近日来,随着政策落实,未能实现转型、合规发展的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经营风险,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着严峻挑战。

没人知道这个假期之后,教培热土是否依然繁盛,但又几乎可以肯定,行业仍在孕育着诸多变化。

资料图。

如今“双减”政策落地已近一周,确实给火热的校外培训现象降了温,但家长内心的焦虑仍无法平息:作业少了,校外培训班也不能上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不会下降呢?

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义务教育“内卷”的问题十分突出,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带来的教育焦虑、干扰教育秩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教育生态。

义务教育疯狂内卷的背后,其实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也客观上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对此,《意见》也提出解决方案: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等。

细读陕西的“双减”工作要求,不难发现,《通知》的出台旨在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教育公平,缓解社会焦虑,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引导校外培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

需要注意的是,《意见》是治理规范违规的机构,也并非是全面否定校外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更不是要全部取缔校外培训机构。同时提出,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这为非学科培训凸显出更多的市场空间,在线教育与非学科培训的深入整合,或许将会是“双减”政策落地后对教培产业未来发展打开的“另一扇窗”。

可以说,这场教育变革指向的是教育均衡,“双减”的根本之策在于以“双减”促“双升”,通过“双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让教育回归校园,回归本土教育和公办教育,最终实现为教育均衡“搭桥铺路”。

当然,教育改革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配合与努力。毕竟教育是手段,人才是目的,只有在健康的环境下,让学生轻松学,教师有资质教,培训机构有更严格的监管,才能利于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延伸阅读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4/27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