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丝博之约 来一场与陕西的深度“对话”
西部网2024-09-25 11:04
9月20日至24日,第八届丝博会在西安举办。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 马晴茹 宋洋 贺桐)跨越山海,赴友谊之约;伙伴同行,看大美陕西。这几天全国百余名媒体记者期待的目光聚焦于三秦大地:第八届丝博会期间,由第八届丝博会执委会宣传部主办的“相约丝博会 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精彩展开。
“相约丝博会 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同期举行。
5天,10多个参观点,100余媒体记者,1000余篇图文视频报道,编辑记者们用镜头和笔触叩开了一场与陕西的深度“对话”,感受“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友好情谊,记录陕西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精彩合作故事,更从千年文化历史中,读懂现代化新陕西的高质量发展脉动。
本届丝博会国际交流展馆。
共谋发展 一场默契的“双向奔赴”
历经八载春秋的更迭,每一届丝博会都为陕西铺设了通往国际化的桥梁,引入了丰富的信息资讯、资金注入、合作项目以及前所未有的国际视野。丝博会不仅是陕西向世界展示自身魅力与实力的窗口,更是推动陕西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与纽带。
开放合作,共谋发展。随着陆海新通道不断延伸,“一带一路”合作逐步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丝博会的内容与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引发了全国各家媒体的关注,大家走进丝博会,探秘妙趣横生的诸多主题展位,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展商面对面,记录下当代的“丝路故事”。
本届丝博会主宾国巴基斯坦展区
作为来自丝博会主宾省的媒体,辽宁日报记者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辽宁展馆的布展亮点和展览规模,助力辽陕两省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农业、文化旅游等方向的产业交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记者将镜头对准丝博会上的俄罗斯参展商,拍摄下他与陕西师傅学扯面的情景,该名参展商表示,“他非常喜欢中国的面条”;
主宾省辽宁省展区
解放日报记者重点报道上海展团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北斗导航等领域,组织了一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市场潜力大、能代表上海科技创新水平的科技项目和产品参展。旨在进一步加强上海与西部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媒体记者们在丝博会上采访。
现代快报记者以《“新”力量,非遗文化……丝博会江苏馆看点满满》为题,展示丝博会江苏省的新质生产力、非遗文化和苏陕协作成果;
南海网记者则关注到了由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光谱卫星,展现了陕西在遥感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灞水之滨,迎来送往,见证着丝博会的变迁,也映射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远道而来的媒体朋友们边聆听边体验,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为陕西的开放包容感动、为创新活力赞叹,最终凝聚成一场默契的“双向奔赴”。
媒体记者们在丝博会上采访。
创新发展 新动能“陕”耀丝博会
你心中的陕西是什么模样?在本届丝博会上隆基绿能、陕西智拓等一大批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展示出了多款拳头产品。这些代表陕西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展现出了陕西另一面独特“气质”——创新引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向科技创新要发展新动能?媒体记者们在一个个丝博会落地项目中,逐渐找到了清晰的“答案”。
媒体记者们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采访。
9月2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医工交叉研究所实验室里,媒体记者们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一名穿戴全套脑电接收装备的工作人员端坐在展台前,脚边的机器狗则根据他的意念指令实现前进、回退、原地踏步等活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训练后,使用者已经能够通过脑控手段操纵机器狗完成与观众握手、向观众作揖等复杂动作。
媒体记者们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采访。
“这里的科技创新成果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的无限可能。”辽沈晚报记者张阿春表示,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西安交大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高等学府的社会责任,引领着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深度融合。
媒体记者们在隆基绿能采访。
2022年11月隆基绿能公布其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突破26.81%,成为全球硅基单结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时隔一年,其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钵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3.9%,代表中国光伏企业首次刷新硅基叠层电池世界纪录。而这些成绩取得的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媒体记者们在隆基绿能采访。
在隆基绿能采访时,其坚持创新的专注与信仰让媒体记者们大为感动。“无论是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屋面,还是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坝固村的茶光互补项目,隆基为世界提供了更加低碳环保的解决方案,同时企业创始人坚持创新的专注与信仰都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动。”山西晚报记者王爽表示。
媒体记者在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采访。
在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媒体记者们实地探访3D打印智能工厂的生产应用场景,感受当地增材制造业的创新与智能化发展。“参观采访完咱们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陕西利用高校人才资源,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真的要点赞。”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主任记者董国徽表示,他们将把陕西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好、报道好。
媒体记者在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采访。
唯创新者能先行,唯奋斗者能致远。在陕西这片丝路上的“沃土”,创新发展的磅礴之力“陕”耀,从一个个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能清晰地感知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创新脉搏,也让科技之光一路向西,传遍丝路。
媒体记者在陕西考古博物馆采访。
以丝博会为媒一同记录未来
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陕西多样的色彩,优秀传统文化从不同维度散发着持久的光芒,穿透历史,照亮未来。
从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古朴厚重,到西部电影集团的光影梦想;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磅礴大气,到《长恨歌》的长盛不衰……媒体记者们以丝博会为媒,在陕西历史文化和对外开放的新“名片”中,捕捉那些既古老又鲜活的瞬间,切身感受陕西“文旅+”的发展路子,走得有多么踏实。
媒体记者们参观采访西部电影集团。
“不论是从西安交大到陕西考古博物馆,隆基新能源、3D打印到兵马俑、长恨歌演出等,让我对陕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真切切看到丝博会落地项目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给予的科技支撑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实实在在的。”青海广播电视台米斌告诉记者,此次主题采访从丝博会城市展馆走进了现实的陕西,每天的行程都仿佛让他来回穿越在现代科技和历史文化之间。西安这个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中心让他不仅领略了古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都市的繁荣和发展。
媒体记者们参观采访秦始皇陵博物院。
“我会向大湾区的朋友多多推介西安,让更多人来感受古都西安的新活力。”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余俊俊说,他是第一次来西安,听说西安没有淡旺季,这次行程也确实深有体会。“这肯定离不开陕西丰厚的历史底蕴,此外,陕西的文旅宣传,对文化古迹的创新性保护和开发以及数字化展现也是很重要的助力。希望通过报道,把其中的丰富经验推广到中国更多的地方。”
“我来过西安十几次,每次都感觉变化很大,感觉是一个既有现代感,又有古典文化的城市,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更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西安、了解陕西。”宁夏广播电视台记者李鑫告诉记者,陕西是一个很包容的省份,作为西北老大哥,给西北地区其他兄弟省份起到了带动作用。此次行程涉及文旅项目、饮食文化以及现代产业等多方面,拉满了“体验值”,期待陕西和宁夏之后能有更多交流。
媒体记者们在丝博会上采访。
五天的行程里,媒体记者们看到了陕西科技的日新月异,品尝到了陕西文化的兼容并包,还触摸到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别样呈现。大家穿越大半个中国,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化地报道砥砺前行中的陕西。以“丝路”为名,在陕西汇就一场跨越山海的丝博之约,唤起新朋旧友对陕西、对未来的共享共鸣。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故事里,不仅需要各地的生动实践,更需要媒体的鲜活讲述。正如山西日报记者闫杰在原创歌曲《相约丝博会 一起看陕西》里唱得那样,“感谢媒体同仁,大家一起走天涯。丝博会的辉煌,在我们心中发芽。一同记录未来,‘一带一路’更强大。”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