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造梦”、百年秦腔“正青春”……西安“文旅+”迸发新活力
西部网2025-08-24 21:00
从胶片时代的荣光到虚拟现实的浪潮,从百年秦腔的传承到盛唐街区的焕新,日前,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跟随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西影电影园区、西安演艺集团与大唐不夜城,触摸千年古都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中跳动的脉搏。
记者体验XR电影专用万向座椅和头显设备。
西影园区:虚拟现实重构电影未来
走进西影电影园区,时空仿佛被技术重新折叠。在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内,记者们佩戴8K超高清轻量化头显、坐上全球首款虚拟现实电影专用万向座椅,体验《梦回延安》的红色叙事。座椅随着剧情缓缓摇动,耳边响起铿锵的革命号角,眼前浮现出延安宝塔山的巍峨景象——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岁月,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信念。据介绍,这款虚拟现实专用座椅现已完成样机测试,即将在9月落地西影园区的“坐观式”影厅,为西安市民及游客带来沉浸式观影的全新体验。
虚拟现实电影设备
据了解,2024年,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正式落户西影,伴随国内首支XR电影专项基金的成立,这里已整合动作捕捉、AI建模、渲染算力等关键技术,构建起从创作、制作到展演的完整产业链。基地负责人王季萱表示,“我们正探索‘空间叙事’的新语言,让电影从‘观看’走向‘沉浸’。”目前,西影自主研发的集成式观影终端已进入量产阶段,其一体化设计破解了行业算力与设备冗余难题,并将拓展海外市场。
西安演艺集团:秦腔在青春里拔节生长
在西安演艺集团的排练厅内,一场《大美秦腔》戏曲荟萃正在紧张排练。年轻的演员们水袖轻扬,唱腔铿锵,一招一式尽显功力。这些平均年龄仅20岁的学员,是西安演艺集团依托西安市文艺发展研究院“人才蓄水池”计划精心培育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西安演艺集团通过“西演大讲堂”、青年干部基层调研、后备干部选拔等机制,全面锻炼青年人才的创作与管理能力,让秦腔这门古老艺术在青春力量中焕发新的生机。
年轻的学员们正在排练秦腔表演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演艺集团与西安市艺术学校联合开展的秦腔定向培养,首批42名学员已进入系统训练,第二批27名招生圆满完成,逐步构建起“院校培养+院团实践”的青年传承闭环。西演秦腔青年实验剧团团长何红星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是西安秦腔最年轻的后备储蓄人才,将来要担负起秦腔传承发展的重任,我们从去年起持续推进第二批和第三批‘易俗班’‘三意班’培养,为秦腔的薪火相传夯实人才基础。”
西安演艺集团开发的与秦腔有关的文创产品。
大唐不夜城:盛唐气象邂逅现代智慧
华灯虽未上,盛景已如织,白昼下的大唐不夜城依然人流如潮。在“兵马俑奇妙夜”体验馆里,记者戴上VR设备,瞬间“穿越”至秦陵地宫,随着剧情发展同步感受骑马奔腾、驾驭飞鸟等奇妙体验。骑乘平台带来的颠簸感与风嗅装置传递的扑面水雾,构建出五感沉浸的“平行时空”,让人直呼“逼真”“过瘾”!
记者们体验“兵马俑奇妙夜”
科技赋能的同时,人文关怀也在街区处处可见。在长安大牌档充满盛唐风情的餐厅里,朱红宫灯与唐代壁画相映成趣,身着唐装的服务员穿梭于仿古桌椅之间,为游客营造出穿越千年的用餐体验。运营负责人李娜表示,通过“情满长安”特色活动,餐厅已累计为游客、歌迷等群体免费赠送定制周边2.4万余套、“三秦套餐”7768份,让游客在品尝地道陕菜的同时,感受西安特有的城市温度。
长安大排档
近年来,大唐不夜城依托“一轴·两市·三核·四区·五内街”的总体布局,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活力。街区通过“文化+科技+商业”模式创新体验,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感受别样的古都风情。
起点新闻记者 陈嘉欣 实习生 邵馨田
审核 康乐群 李卓然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