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以法治力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西部网2025-09-30 14:35
9月24日,《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以一系列针对性条款为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了加强《条例》的宣传贯彻,增进社会公众对《条例》的了解和理解,9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相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雅丽介绍,在目前没有明确上位法的情况下,《条例》主要依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委工作要求,参考已出台的浙江、江苏、重庆的法规,聚焦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制约性、关键性问题,剖析成因,以刚性规定强化相关主体的职责,以期实现问题解决、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以科学思维谋划促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的务实举措。
《条例》突出“发展”和“促进”两个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指工作层面的推进,更多的是指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科研、科普、保障、激励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体现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激励保障体系等全方位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则是期望通过人财物等的投入与权利的保障,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双轮驱动。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设计内容广泛,如何作出科学系统化的规定,如何作出科学、系统、适用的规定,是立法面临的难点。
王雅丽表示,《条例》坚持“务实、管用、简洁”的原则,不设“章”,共三十一条,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和指导思想(第一至三条);第二部分为组织领导、机构职责和主体力量(第四至九条);第三部分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事项(第十至第二十一条);第四部分为保障、激励和惩戒、处罚措施(第二十二至第三十条),第五部分为附则(第三十一条)。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根脉,在体现陕西特色方面,《条例》第十四条进行了规定,概况为要加强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迁精神等伟大精神研究阐释。加强秦岭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关中文化、黄土文化、汉水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开展陕甘革命根据地史、周秦汉隋唐文明、考古和文物保护、共建“一带一路”等与陕西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专题研究,形成具有陕西辨识度的原创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条例》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填补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立法空白,也是贯彻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务实创新之举,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王雅丽说。
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任务。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红霞表示,将把《条例》的学习和宣传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好本单位的学习培训,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
“同时,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专家讲座、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条例》影响力,做到充分认识颁布《条例》的重大意义、准确掌握主要内容和各项规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高红霞说。
起点新闻记者 李卓然
审核 康乐群 张建成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