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昂扬姿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陕西引起热烈反响

陕西日报2025-10-26 08:20

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历史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新篇。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明确了方向和路径,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全会精神在陕西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将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以昂扬姿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取得了瞩目成绩。部署“十五五”,《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了战略任务第一条。

“作为扎根陕西、专注实业发展的本土企业,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企业聚焦主业,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信心。”省政协委员、陕西恒盛集团董事长王武锁表示,公司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发挥“商砼之家”国家级链式转型标杆的引领作用,以数智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推进智能化改造与绿色化转型,通过输出技术服务与创新模式促进数据资源共享,持续构建更具韧性的建材产业数智生态圈,带动产业链整体向高端化、智能化跃升。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航天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党委书记任全彬说,“作为航天固体动力专业研究院,我们将抓住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机遇,坚持守正创新,把发展新质战斗力和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新一代固体发动机技术攻关和能力构建为目标,不断提升固体动力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聚焦推动航天产业升级,持续巩固商业航天固体运载市场,瞄准低空经济、精细化工、先进材料等产业领域培育增长点,为打造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航空航天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强国建设,交通先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部署为陕西交通领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陕西依托基础设施建设‘硬支撑’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全省高铁‘五线并进’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74.5亿元,西延高铁预计年内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750公里,麟游至法门寺高速等重点项目建成并投用;电力保障体系持续升级,汉中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力冲刺11月投运,为陕南抽水蓄能电站并网接入奠定坚实基础。”陕西省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红梅说,“未来,我们将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以高品质工程筑牢交通根基,用实干担当为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为我们‘十五五’时期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链提升办主任杨璐表示,“近年来,西安市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定位,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倍增及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壮大突破、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会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宝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苗崑说,“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当好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总目标,切实抓好宝汉天工业母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全力打造两大‘国字号’工业品牌;牢牢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路径,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纵深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进一步巩固提升宝鸡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地位。”

“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这为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路径。”汉中市汉台区委书记龚新伟说,“十五五”时期,汉台区将聚焦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紧盯全市加快五个千亿级、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部署,以现代服务业为首位产业,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和都市农业,做优做强文化旅游、现代商贸、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围绕产值提升、业态创新、延链补链等谋划招引和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统筹抓好“新”的培育和“旧”的改造,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苏怡 杨光 沈谦 陈志涛 李静茹 段承甫)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10/26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