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留坝 不加滤镜就能收获“精装”朋友圈

西部网2025-11-09 11:01

探访层林尽染的秦岭秋色、行走古朴静谧的百年老街……11月7日—8日,网络名人、媒体主播“走进留坝 看乡村振兴发展新象”调研采风活动在留坝深度捕捉当地如何通过发展全域文化旅游,推动游客、居民和地方经济实现多方共赢。

留坝情人谷

秋色自然:如同打翻了调色盘 拍照都不用加滤镜

时值深秋,“秦岭叠翠、层林初染”成为来到留坝的真实景色。

在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闸口石村的留坝情人谷,500亩高大的落叶松整齐排列两侧,形成密林峡谷,绿色的松树、金黄的落叶松、红叶似火的梭罗树,点缀着留坝的秋色。来来往往的游客行走吊桥间,在斑驳的光影的投射下,拍照留念。

不远处的狮子沟牧场也同样吸引了游客的驻足。上世纪90年代,当地群众陆续搬离此地,该区域的自然生态逐渐回归原生态——约200亩的草场四面环山,绿草遍地,风景秀丽。牧场南侧的10亩落叶松林树叶金黄,牧场中部两处夯土的断壁残垣,向游客讲述着当地的发展变化。牧场内的一小型水库,因水体呈奶绿色,被网友们命名为“牛奶湖”,引得众多游客在此打卡拍照。

留坝情人谷

“近几年,咱们政府部门也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对景区进行了一些微改造,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停车便捷度、增加了卫生间数量,对个别墙壁进行了日常维护,对牛奶湖的渗漏进行了治理。”留坝县留侯镇人大主席李涛告诉记者。

韩小九和她的伙伴们正在演出

网络名人“韩小九”在演出。

老街烟火:行走条石上 历史感与烟火气聚拢人间

当秋日的暮色拥抱留坝时,行走在留坝厅老街上的游客,开始被氤氲出的板栗香气所包围。留坝县紫柏街道办分管留坝厅老街文化旅游的负责人唐祺告诉记者,留坝厅老街作为游客必打卡的景点,里面藏着的是历史感与烟火气。

留坝厅老街始建于嘉庆十三年(1808 年),距今已有 200 余年历史。老街傍山而建,依势逶迤,街宽六丈,青石铺就,状若跃龙,串联起“明修(褒斜)栈道,暗度陈仓(古道)”奇谋独运的历史典故。

老街两旁的建筑为清末、民国老式铺舍,临街为可拆卸式木板铺面,古香古色,大俗大雅,民风浓郁。沿街两侧恰到好处地展示昔日民间生产生活器具,墙壁题写地方民谣,突出古镇文化载体功能,弥漫着一种古老岁月风雨沧桑的气息,足以让人去体验过往的风土人情与生活韵味。

留坝厅老街

而来留坝调研采风的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教授白忠德就住在万邦书城在留坝厅老街开设的民宿里。当他放下手头的书,漫步于留坝厅老街时,城关小学里朗朗的读书声与拍照打卡的游客们,构成了他眼中秋日午后最美好的模样。

当夜幕降临,网络名人“韩小九”和她的伙伴们,正在和来往的游客互动歌唱,生活的气息化作一个个音符,唱出了小城的烟火生活。而透过三层外三层的观众,恰好能看到留坝发展全域旅游的丰硕成果。

狮子沟牧场

最大限度“不干扰” 让游客找回旅行的踏实感

李涛说:“这两天已经不是旅游旺季了,但一大早,景区周边都停满了车,可见这些景区的火爆程度。”

唐祺说:“我们的数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留坝厅老街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

那么,留坝文旅为何能保持如此良好的势头呢?在记者的采访中,似乎听到了答案——

在自然景观方面,留坝县以守护好秦岭生态本底为前提,最大限度“不干扰”原始景观地貌,让山成山、让林成林,造就了天然的自然景观,让游客真正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实现了身心的放松,也给当地乡村创造了“金山银山”。

狮子沟牧场

在人文景观方面,2022年至今,留坝县继续实施留坝厅老街业态提升工程,实行微改造精提升,成本低投入小,保持当地居民原有的生活功能,游客来了能感受到真正的“人情味”和“地方风俗”,给老街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这几天,徜徉留坝山水间,高江路“最美乡村公路”化身“红叶长廊”,太子岭红叶谷云雾缭绕如仙境,狮子沟牧场金黄草甸与红叶相映成趣……漫步留坝厅老街,火红的灯笼、精美的砖雕、古韵十足的老街牌坊、“旗袍秀”“汉服秀”等民俗展演和系列活动,让人穿越时空……

“希望通过我们在留坝的演出,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陕西不同县城的独特魅力,让更多县城的朋友通过音乐,享受到更加惬意的美好生活。”韩小九说。

“无论什么季节,无论大小景点,留坝都是一个非常‘出片’的地方。”留坝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孟瑶说,“无论从风景上来说,还是从文化上来说,用留坝来‘精装’朋友圈,一定会让朋友圈更加靓丽,可圈可点。”

起点新闻记者 杜鹏 刘望

审核 贾存真 李卓然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11/09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