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 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

西部网2025-11-25 19:11

发布会现场

11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陕西“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

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84:1缩小到2024年的2.57:1,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经济总量分别是2020年的1.29、1.73和1.12倍,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在形成。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徐田江介绍有关情况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 三大区域联动深化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徐田江介绍,“十四五”以来,整合省级议事协调机构,成立省委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国家区域战略落实、省内区域联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同时,先后印发《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规划》《关于构建支撑有力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着力缩小“三大差距”的意见》等文件,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在区域联动方面,陕西加快推动关中创新要素与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生态资源深度融合,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建强成势,21个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联动发展,西安—咸阳一体化向纵深推进,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西电集团咸阳智慧产业园等一批“西安总部+咸阳基地”项目落地建设,西安都市圈常住人口达到1875万人、经济总量达到1.67万亿元。此外,关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方案有序实施,兴化集团启动搬迁榆林,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商洛市纳入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城乡县域协同发展

徐田江称,关中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占全省八成,西安比亚迪建成全球重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隆基绿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企业。陕北地区“十四五”以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3%,千亿级陕煤榆林化学二期等重大能化项目落地实施。陕南地区特色农业、绿色储能、旅游康养等生态友好型产业逐步壮大。

此外,城乡县域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省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68万亿元、增速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均值突破200亿元,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县域达到27个,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区域联通水平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跨区域重大水利设施加快建设,引汉济渭一期工程实现先期通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建成投用,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运营。与2020年相比,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公路里程分别增加约700、3600、5300公里。

在生态环境方面,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区域面积占比达到99.4%,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黄河流域完成营造林1786.56万亩,治理沙化土地393.7万亩。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6318万千瓦,是2020年末的2.6倍。

徐田江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关中、陕北、陕南联动发展,持续优化城市群、都市圈和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布局,有效提升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发展质效,推动区域城乡间科技、产业、交通、文旅、生态、民生等领域共建共享,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

起点新闻记者:杨晏宁

审核:康乐群 张建成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11/25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